• <big id="6z8k9"></big>
      1. <th id="6z8k9"><sup id="6z8k9"><progress id="6z8k9"></progress></sup></th>
        中文  |  English

        “喜迎黨的二十大奮進新征程暨第七屆全國老科技工作者日”東農老科協在行動

        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東農老科協以第七屆全國老科技工作者日為契機,開展了一系列參觀、學習、助農等活動。

        組織老科技工作者參觀省農科院“國家高新農業科技示范園”

        9月15日,東農老科協組織近30位老科技工作者到哈爾濱市道外區民主鄉的黑龍江省農科院“國家高新農業科技示范園”參觀學習。黑龍江省農科院“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占地近一千平米,總投資約21億元。為“一軸、一心、八區”的建設,即一個景觀軸,一個綜合服務中心,現代農業創新區、國際科技合作區、生態農業區、循環農業展示區、水資源高效利用區、新成果展示區、農產品加工區和農業觀光休閑區8個功能區。有18個國家級創新中心、分中心和國際農業科研中心遷入示范區內,可帶動二、三產業發展,新增就業崗位5000余個,成為集科技研發、示范推廣、信息交流、加工配銷、生態建設及旅游觀光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

        老科技工作者們在園藝果樹區內參觀,果樹負責研究人員為大家介紹了果園種植和研究的新品種情況,開展果樹與牧草套種的新種植模式??吹讲粩嗯嘤鰜淼恼湎」麡涞墓麑?,大家為此表示驕傲和高興。在玉米、大豆、高粱、糜子、谷子、草業等種植區域,看到培育的品種繁多,長勢已趨于成熟的農作物和牧草,老科協工作者們了解到龍江科技農業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看到了“中國人的飯碗能端在自己手里”非常欣慰。

        參觀可觀察到植物生長根系的黑土保護利用研究所時,看到省農科院的科學家們為龍江農業發展努力工作,不辭辛苦的開展研究,大家對辛勤工作在農業一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謝。

        東農老科技工作者參觀省農科院“國家高新農業科技示范園”

        科技助農保豐收

        9月20日上午,天高云淡,秋風送爽。香坊區科協、老科協與東農老科協邀請東農蔬菜種植專家潘凱、大豆種植專家胡振邦、玉米種植專家劉顯君組成的“香坊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科普教育服務隊”到香坊區向陽鎮石槽村進行農業科技送下鄉,為今年糧食、蔬菜豐收保駕護航。

        到向陽鎮支農的“科技惠農”志愿服務隊

        三位專家們到了向陽鎮就驅車直奔石槽村種植地,實地了解糧食及蔬菜種植以及秋收情況。向陽鎮的慶貴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糧食種植大戶,向陽鎮副書記,石槽村村長李明清向專家們詳細介紹了大豆、玉米和白菜種植情況。三位專家聽取介紹后,分別對種植情況進行了查看、評估和分析,給予了專業性指導。

        大豆種植專家胡振邦查看了即將成熟的大豆,分析幾個品種的大豆生長情況,介紹大豆種植高產豐收技術。玉米種植專家劉顯君對實驗玉米和大片的種植成熟較好的玉米進行了勘查,根據生長的情況,分析了玉米成熟度,對種植中存在的問題給予了專業技術指導。蔬菜種植專家潘凱來到白菜地,針對白菜的生長情況,分析了白菜種植存在的問題,對不能完全成熟的白菜提出了利用銷售方式提高經濟效益的建議。

        東農大豆種植專家胡振邦在大豆地里查看大豆生長情況

        東農玉米種植專家劉顯君分析玉米長勢

        東農蔬菜種植專家潘凱在分析白菜種植存在的問題

        東農專家胡振邦為向陽鎮和農戶贈送了東農列大豆品種宣傳資料、免耕播種技術和高產優質大豆品種種植技術手冊等技術書籍;囊括糧食作物、肥料、蔬菜、果樹種植和牛、羊、豬、雞飼養等多方面的農業科技扶貧系列講座光盤。

        東農專家為向陽鎮和農戶贈送種植技術手冊及光盤

        開展線上“智能手機及應用軟件使用”的課堂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對許多老年人來說,智能手機的使用卻是個不小的難題。為了讓老科技工作者更好的利用智能手機開展工作,解決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難、用不好的問題,提高老年人對外溝通能力,由東農老科協秘書長張俐教授講授和制作了“智能手機使用教程”和“騰訊會議使用”的授課課件,利用網絡陸續開展“智能手機及應用軟件使用”的課堂教學。

        開展“智能手機及應用軟件使用”課堂教學

        為“喜迎黨的二十大和全國老科技工作者日”獻禮的東農老科技工作者

        東農老科技工作者劉元英教授作為哈市老科協派出的哈市科技特派員,用了近一年的時間,開展了“寒地水稻旱播水管前氮后移施肥技術”試驗示范項目的研究工作。9月21日,通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寒地水稻旱播水管前氮后移施肥技術”成果田間觀摩暨技術培訓會,劉元英教授作為項目主持人介紹了該項目的研究情況。

        該項目設置在祥順鎮永樂村水稻生產農機標準化作業技術示范基地,占地33畝。采用水稻機械寬窄行旱穴播(行距20+40公分),播種量為每公頃50公斤,應用以寒地水稻“前氮后移”為核心的施肥新技術;水稻旱播水管,全程干濕交替的節水灌溉技術?,F場水稻顯示直播稻莖稈粗壯,穗大穗齊,籽實飽滿,進入9月下旬依然保持3片綠葉,能實現活稈成熟。初步測產估算,今年直播稻產量基本能與當地移栽稻平均產量持平。(種植前期存在稻田平整度不達標,灌排水受阻等因素影響,水稻出苗延遲十余天。)該項技術的應用,可極大提高水稻生產效益,穩定農民種稻積極性,減少水攪漿對土壤結構的破壞,省去占水稻總用水量約30%的泡田用水,減少化肥施用量20%以上,并可節省育苗環節殺蟲劑和殺菌劑的使用。該技術在保護耕地、減肥減藥和節約水資源等方面效果顯著,是發展水稻輕簡化規?;鷳B化效益化栽培的有效途徑。

        同時,她還進行了該項目的技術培訓。結合今年直播稻試驗示范全過程,講解了水稻直播栽培技術要點,介紹了經過一個生育期獲得的經驗與教訓,并回答了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

        直播稻莖稈粗壯、穗大、穗齊、活稈成熟

        “寒地水稻旱播水管種植技術”培訓現場

        東農老科技工作者楊興武教授幫扶哈爾濱市信生家禽養殖有限公司進行企業升級改造,在原雞舍機械化、自動化的基礎上,初步實現智能化管理。推動企業向科技型企業邁進,擬申報5個專利,(4個實用新型和一個發明專利),今年準備報3個專利,其中1個專利(一種全期雞養殖籠結構)國家專利局已受理,另兩個專利以完成設計即將申報。完成一項理論研究:“家庭禽場生態蛋雞養殖產業鏈與模式研究”,將發表一篇論文。推動哈爾濱市呼蘭區蛋雞協會發展地理標志“呼蘭雞蛋”的用標戶,并對協會農戶開展“三品一標”和蛋雞飼養技術培訓,參加農戶32戶,協會蛋雞飼養規模達20多萬只。

        協助水產專家完成黑龍江訥河市人民檢察院委托的“禁魚期非法捕撈水產品鑒定”案件,該案涉及環保生態修復難度較大,在專家組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鑒定任務,得到訥河市人民檢察院的肯定。

        楊興武教授為呼蘭區蛋雞協會養殖戶進行培訓

        東農老科技工作者徐鳳花教授正在為黑龍江商博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生物-有機-無機新產品,該產品是生物與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結合,發揮無機肥料速效、有機肥料長效、微生物的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東農老科技工作者林果山參加“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龍江”黑龍江省首屆離退休干部藝術節,榮獲攝影作品優秀創作者。

        “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龍江”省首屆離退休干部藝術節獲獎證書

        東農老科技工作者程濤教授為雙城蘭陵殺豬菜,建年產1000噸酸菜工廠進行設計和施工建設助力,預計今年10月末竣工。

        雙城蘭陵殺豬菜建年產1000噸酸菜工廠合同書(部分)

        東農老科技工作者們,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在助農、支農、龍江農業建設中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向“喜迎黨的二十大和全國老科技工作者日”獻禮。


        發布機構: | 責任編輯: | 發布時間:2022-09-25 16:06 | 瀏覽人次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最新動態

        The latest
        聯系我們
        地址 Add : 中國 哈爾濱 香坊區 長江路600號
        電話Tel:+86-451-55190114
        傳真Fax:+86-451-55190114
        書記信箱:shuji@neau.edu.cn
        校長信箱:xiaozhang@neau.edu.cn
        關注我們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請掃描右側的二維碼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2. <big id="6z8k9"></big>
          1. <th id="6z8k9"><sup id="6z8k9"><progress id="6z8k9"></progress></sup></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