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統戰工作是全黨的工作,要堅持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牽頭協調、有關方面各負其責的大統戰工作格局。近年來,東北農業大學統一戰線邁出堅實步伐,進一步凝聚共識、不斷匯聚力量,推動統戰工作高質量發展。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一大批黨外知識分子扎根龍江服務的、高層人才、為龍江經濟社會做出貢獻。他們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人師表、師德高尚;他們長期從事一線教學、科研、管理工作,在培養學生方面有突出貢獻;他們對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有重要創新,教學成果和教育質量突出;在教育領域和全社會享有較高聲望,師生群眾公認;他們求真務實,勇于探索,銳意改革,開拓創新,模范履行崗位職責,無私奉獻,師德高尚,夠充分展現新時代教育工作者光榮形象的黨外教職工。
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黨外知識分子、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扎實推進之際,按照《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點》要求,即日起,統戰部聯合宣傳部、各基層黨委(總支)開設《“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東北農業大學黨外知識分子優秀典型事跡》專欄,廣泛宣傳學校黨外知識分子“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典型事跡,更好地展示我校黨外知識分子同心向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奮發有為、扎根龍江的精神面貌。
2022年10月31日,在新加坡舉辦的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第21屆世界食品科技大會上,在熱烈的掌聲中,一位年僅33歲的中國科學家登上領獎臺,接受聯盟主席頒授的“青年科學家獎”。他是這次會議唯一一位來自中國高校的獲獎者,并受邀作大會主題報告(Plenary Talk),與全球食品領域學者分享我國植物基肉制品的研發現狀發展趨勢,研究成果備受全球領域專家矚目,這個獎項更是充分體現了國際食品科技界對我國青年科學家的優秀素質與杰出成就的肯定與贊譽。這位在大豆蛋白質結構基礎研究和功能特性應用開發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果的年輕學者,就是來自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隋曉楠教授。
植根龍江沃土大豆科技英才
隋曉楠,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第十三屆黑龍江省政協委員,東北農業大學九三學社副主委。
2015年,隋曉楠從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畢業,回到母校東北農業大學任教,致力于大豆蛋白高值化利用研究。短短幾年,已經成長為國家自然科學“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人社部“高層次留學人才”,國家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人才、黑龍江省“青年龍江學者”、黑龍江省“頭雁計劃”骨干等。主要從事大豆蛋白質高值化加工與利用等領域科研與教學工作,部分成果獲2022年黑龍江省青年五四獎章、2022年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IUFoST)“青年科學家獎”等,2023年,被學校破格提拔為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新加坡是這次隋曉楠獲得國際獎項的地方,也是他留學深造、刻苦學習、留下很多美好青春時光的“遠方”。畢業的時候,很多國內外學校和科研院所都可以選擇,但他最后還是回到了祖國,回到了母校,進入恩師江連洲教授的研發項目團隊開啟了事業新征程。學校非常重視人才,設立了“東農學者計劃”“東農聚才計劃”“東農獎勵計劃”,對青年人才考核評價上堅持專利、論文、獎項等“定量”與對科研人員的研究潛力判斷“定性”上雙管齊下,對人才進行“發展性評估”,真正實現了為青年人才成長“量體裁衣”。在學校良好的工作氛圍中,隋曉楠專心開展科研,探究食品加工中蛋白質分子變構、組裝、重排基本科學規律,為提高蛋白質加工特性提供了理論依據。在權威期刊發表SCI論文40余篇、總引用2400余次,獲得黑龍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人社部高層次留學回國人才、中國科協青年托舉人才、黑龍江省青年龍江學者、黑龍江省“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

“現在想來,回國工作我是人生中最正確的選擇?!彼鍟蚤f,“如果說我取得了一些成績,最重要的就是得益于母校對我的培養,恩師對我的栽培和引領,黑龍江是我的故鄉,東北農業大學是我放飛夢想的發源地,我一定會繼續努力,不辜負恩師的教導,為學校的建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p>
走進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實驗室,隋曉楠正在指導幾個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他說:“我們主要是研究蛋白多尺度的構型這一基礎研究,比如高強度大豆蛋白水凝膠、高強度大豆蛋白支架,可以作為細胞肉、細胞的支架,蛋白含量高達98%,目前可查閱到的文獻,支架多為淀粉基支架,用大豆蛋白基支架作為營養物質的載體,吸附能力可以達到20倍以上,所以從創新性來講可以說比較強”。
其實,早在2009年,隋曉楠還在攻讀碩士學位的時候,就一直在從事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方向的研究。14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在研究生導師江連洲教授所在的團隊、全國植物蛋白研究的最高平臺,他與團隊成員一起,攻堅克難,終于解決了大豆蛋白組分分離、大豆蛋白功能基團的修飾與加工、高濕擠壓大豆蛋白植物肉等7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攻克大豆蛋白功能性弱等難題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他還主講本科課程2門,指導學生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生命科學競賽等獲省級以上獎項30余項。
一邊指導實驗,隋曉楠一邊告訴記者,正在研究的“大豆蛋白基植物肉”有望在下半年實現產業化?!拔覀冄芯康闹参锏鞍兹?,與傳統的素齋不同,蛋白含量在80%以上,這也是江連洲教授2020年度黑龍江省科技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成果?!眻F隊率先首次提出植物蛋白質柔性化加工理論概念,為實現大豆蛋白質綠色加工和高植化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研究成果獲得黑龍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黑龍江省高等學校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一等獎、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黑龍江省農業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一等獎等獎項。其中“大豆蛋白質高值化加工與利用技術”入選2020年油料油脂加工行業新技術,在北大荒綠色健康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深圳魅味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無限極有限公司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奉獻祖國大豆研究角逐國際學術領域
工作以來,隋曉楠始終積極活躍在國際學術一線,最近,他和學生的研究論文發表在《Biomaterials》期刊,可以說是學術界的“頂尖期刊”之一?!拔覀冇X得離發表更高水平文章的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了,做學術和開車一樣,是一個知識熟能生巧的過程,需要看大量的文章、做大量的實驗,有的實驗我們做了兩年只能發一篇文章,大豆蛋白質多尺度結構這個研究從回國一直在做?!彼鍟蚤f,“我們把最新的科研、理論成果在期刊上發表,文章會被更多人看到、引用,有外國的學者、公司會給我們發郵箱詢問技術細節,這體現了我們中國的科研實力,在這個領域發出中國學者的聲音?!?/p>
2016年,隋曉楠作為主要發起人,籌建美國油脂化學家協會中國分會(AOCS China Section),并擔任分會秘書長。美國油脂化學家協會(American Oil Chemists’Society, AOCS)成立于1909年,是油脂和蛋白方面最權威的國際學會,此前已有亞洲分會、印度分會、歐洲分會等。在籌建過程中,發現作為世界大國的中國目前沒有分會,隋曉楠意識到如果中國分會成立,將是中國科學家和國際學術交流的第一座橋梁,并在無錫、廣州和上海連續舉辦了3次AOCS中國分會年會,吸引了大量國外專家來華交流,同時在AOCS年會(美國)期間主辦中國分會專場(Hot Topic)。
中國分會的成立填補了在美國乃至世界油脂界缺少中國科學家話語權的空白,為我國油脂科學及產業打開了走向世界的大門。隋曉楠擔任Sustainable Food Proteins副主編(亞洲區唯一副主編),同時擔任SCI期刊Journal of Biochemistry(IF: 3.654)學術編輯,連續擔任2018年和2019年美國油脂化學家協會年會蛋白質加工會場主席。

同心向黨奮發有為紅燭育人使命在肩
作為外黨外知識分子,隋曉楠積極參加學校黨委統一戰線工作,為學校世界一流學科和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建言獻策。在學校黨定期組織召開的人才工作座談會、黨外知識分子意見征集會上,他經常針對教學、科研、民意社情等積極發言,為校黨委相關工作提供參考。作為九三學社東北農業大學委員會副主委,他自覺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理論學習,積極組織社員圍繞黑龍江發展相關開展交流,黑龍江省委社會服務“先進個人”、九三學社黑龍江省委“優秀社員”。
今年省兩會期間,隋曉楠當選第十三屆省政協委員履行職責,積極通過提案、小組討論等形式發表意見、建言獻策,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加強我省農業領域兩院院士等高端人才培育的提案》,得到了廣泛關注。
作為一名普通大學老師,隋曉楠在校園里卻似乎是個名人,因為學生們非常非常喜歡上他的課,卻在選課的時候不太容易“搶到”。在學生們眼中,隋曉楠是個讓孩子們發自內心尊敬和愛戴的老師。他的博士張天藝說,“隋老師那么年輕,就比我大10幾歲,就已經取得了這么多成就,我們都非常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F在跟隨他學習,做實驗,才知道,老師真是太努力了,不是在做實驗、改論文,就是研究最新科研動態,有好幾次晚上很晚我們給他打電話請教實驗操作,他都還在聽英文報告。所以,既然我們這么幸運能跟著老師學習,就一定要刻苦努力,不能辜負隋老師對我們的培養和期待?!?/p>
“做科研有時候很枯燥,有時候很激動,也有時候很難堅持,但是做事情一定要有一股勁,有一股信念,感覺“做不下去”的時候,再堅持堅持,換個方向可能就會峰回路轉,看到新的希望?!边@是隋曉楠對學生的親切鼓勵。在走上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這一領導崗位前,他始終工作在教學科研一線,指導本科生20名,碩士研究生40名,博士研究生10名,承擔“省級教改項目”1項。
近年來,隋曉楠教授還有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做學術報告上,受邀到國內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分享學術成果,推動食品行業前沿科學發展。同時,通過學術報告也吸引了更多優秀的外省、外校研究生來到農大、來到黑龍江。目前,隋曉楠已培養了60余名碩士生、博士生。他指導的學生獲得“優秀學生獎學金”、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項目1項、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8項、杜邦營養與健康兩岸學生創新競賽一等獎1項。2022年教師節,他本人榮獲東北農業大學“突出貢獻獎”。
談到對未來事業的規劃,隋曉楠說:“大豆起源于中國,而現在中國、乃至世界對大豆分子結構的研究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大豆的特性,包括分子結構、加工特性、營養特性等應該被中國人自己掌握。我們中國研究大豆的學者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就是要研究透大豆蛋白的分子結構,不斷推進大豆的產業化應用,實實在在地把文章寫在中國的土地上?!?/p>
(報道/統戰部)